- 当前位置:
- 首页
- 线上主题展
- 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
- 专题采访
(二)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平台,打造从设计到成品的“快车道”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筑业积极应对国内外市场风险挑战,全力克服重重困境,实现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始终保持在7%左右,身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持续稳固。“十四五”规划提出:“发展智能建造,推广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住宅”。2023年2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推广先进建造设备和智能建造方式,提升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能。
以大力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对接融合工业互联网,形成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将会极大地促进建筑产业的进一步转型升级及持续稳固增长。
本期专刊就智能建造相关领域推动进展情况、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平台的具体应用情况、发展前景等问题,请到了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的相关专家,为我们做深度解读。
采访摘要
聚焦装配式构件的通用化和智能化
湖南省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平台是全国首个以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为目标的省级服务平台。2021年被列入住建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
湖南省装配式建筑企业整体发展水平处于国内前列,企业基础很好,但仍存在着“设计不标准、生产不统一、构件不通用、信息不共享、施工不规范、监管不到位、建设成本过高、质量品质不优”等问题亟待解决。
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与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合作,将装配式建筑技术与BIM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建立了湖南省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平台。平台于2019年启动,由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应用平台两大板块组成,其中公共服务平台侧重政府监管及行业服务,产业应用平台侧重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的协同及智能建造。设计、生产、施工企业的上下游全产业链信息都集中在平台上,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对生产成本的降低以及效益的提升都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01 贵司智造平台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调发展方面有哪些方法和成果?
装配式全产业链智能建造平台,设置了“政府侧公共服务平台”和“企业侧产业应用平台”两大板块,精准施策、协同发力,打通了建筑业上下游产业链。一方面,强化政府侧“服务”属性,以服务优化带动管理细化。坚持把为民服务理念贯穿平台设计始终,通过对数据标准、编码标准、接口标准等进行统一,实现设计、生产、施工、运维及产品等相关信息归集集成,为企业提供生产经营技术支撑和市场信息咨询服务,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政策查询、产业发展、市场监管和产品追溯等咨询渠道。目前,政府侧平台已完成相关研发任务,打造了建筑产品标准库云平台、装配式建筑全过程质量监管和追溯平台、装配式产业大数据分析和公共服务平台等,以信息化手段助推政府服务质效不断提升。
另一方面,强化企业侧“协同”属性,以产业协同促进融合发展。根据装配式建筑不同建造体系、建造环节和企业需求开发企业侧平台,实现“标准化设计一键出图、工厂化生产数字驱动、装配化施工智慧管控、智能化运维高效绿色”的目标。目前,企业侧平台已完成包括装配式建筑协同设计管控集成系统、智慧工厂生产管理系统、智慧施工管理系统、运维管理系统等在内的首期研发任务,全面进入试用阶段,助力企业全程精细管理。
同时,强化双平台“互通”属性,以信息互通实现资源共享。坚决破除数据壁垒、信息孤岛,通过将土地获批、招标投标、质量监督、竣工验收、运维服务等环节串联,实现政府侧平台和企业侧平台共联,形成项目全寿命周期监督管理。目前,政府侧平台纳入湖南省智慧住建系统,并与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施工图管理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动态监管平台等业务系统共享数据;企业侧平台制定系列产业协同方案,通过专版设计软件、设计协同管控平台、智慧工厂生产管理系统,可将设计数据直传加工设备,打造从设计到成品的“快车道”。
我们将项目全周期列为流程管理重点对象,坚持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智能化理念,精准管控每一个环节、每一处要点,做到了以全生命周期为重点,强化流程管理科学应变。具体如下:
在设计阶段,突出标准化。我们在全国率先创立省级统一的数据标准和通用部品部件标准化体系,编制装配式建筑数据交付标准、分类编码标准、预制构件标准等,搭建基于公有云的标准化部品部件库,拥有核心构件609个、基础库构件489个。目前,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项目的设计阶段,可通过通用设计软件进行BIM(建筑信息模型)正向设计、链接标准建筑产品库,初步实现“一键出图”。
在生产阶段,突出工厂化。智造平台可将设计数据、加工详图、物料清单等直接对接工厂生产管理系统,驱动各类数控加工设备实现工厂化自动生产,根据施工进度和生产线状况实现优化排产,有助于提高建设效率、缩短建设周期、优化资源配置等。
在施工阶段,突出装配化。通过装配式智能施工系统,结合施工管理技术、智慧工地技术,可开展构件智能运输、堆场优化、吊装模拟和预拼装工作等,最终实现施工过程整体优化。
将省内各大产业化基地的企业和项目纳入到智造平台,并通过在省内龙头企业的试点项目中应用,先期验证和完善优化各个系统,随后扩展到其他国家级、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分期分批上线试运行,总结应用经验,使系统快速迭代成熟,再逐步推广到全省,实现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智能建造的目标。
未来,在监管层面,智造平台还将纵向贯通省、市、县三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横向继续与发改、工信、科技、财政等省直有关部门数据共享,搭建网格化监管体系;在应用层面,智造平台将联通上下游的设计、生产、运输、施工、设备制造、物业运维等各类型企业,实现智慧设计、智慧生产、智慧施工、智慧运维、智慧监管,真正实现产业链的贯通融合与智能化。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标准化图集》(六本);
《湖南省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分类编码标准》;
《湖南省装配式建筑信息模型交付标准》;
《湖南省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标准化入库审核规范方案》;
《湖南省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智造平台监督管理工作导则》
目前智能建造平台主要用户案例集中在湖南省、湖北省、江苏省、北京市、重庆市,面向政府住建部门及建设行业龙头单位(已有合作伙伴:中建科技、金隅集团、远大、三一、筑友集团、湖南东方红建设集团等),希望拓展全国范围市场及对接更多项目机会。
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国建筑行业计算机技术开发应用的最早单位之一,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研院”),前身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工程软件研究所,1988年创立了PKPM软件品牌,于2017年成立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是国资委全国首批十家中央企业员工持股试点单位之一,拥有PKPM、BIMBase两大产品品牌。
构力科技秉承中国建研院央企担当精神,践行国家战略,积极承担国家BIM卡脖子攻关项目,打造国内首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BIM基础平台BIMBase。核心代码自主率100%,完全自主可控,全面实现基础软件国产替代升级。承担二十余项 “九五”-“十四五”国家级科研项目课题,致力于成为中国建设行业软件与信息化发展的引领者。
「名词注释」智能建造是指在建造过程中充分利用智能技术和相关技术,通过应用智能化系统,提高建造过程的智能化水平,减少对人的依赖,达到安全建造的目的,提高建筑的性价比和可靠性。也有其他学者定义为“以建筑信息模型、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为手段,以满足工程项目的功能性需求和不同使用者的个性需求为目的,构建项目建设和运行的智慧环境,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对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所有过程实施有效改进和管理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模式”。(百度百科)